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紫砂:梁振英網誌的語言偽術

梁振英網誌的語言偽術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最新網誌,反駁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對他的質詢,並質疑范國威引述的數據不反映實際情況,澄清政府不是在盲搶地。
范國威在上月立法會答問會時,質疑政府沒有正視香港現有「超過15萬個閒置住宅單位」而「盲搶地」,因此要求政府檢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范國威發聲明反駁特首指控,強調他是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與統計方法得出有關結論,反轟梁振英對本港土地和房屋供應判斷失誤,以「語言偽術」曲解其立論及有關文章。

*******************************************

梁振英網誌: 

http://www.ceo.gov.hk/chi/blog/blog20130809.html

『讓數字說明事實

今年七月十一日,我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范國威議員質疑政府沒有正視香港現有「超過15萬個閒置住宅單位」而「盲搶地」,因此要求政府檢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范議員提出「超過15萬閒置住宅單位」這個數字令我「既驚且喜」。「驚」是因為數字與實際數字相差太大;「喜」就是這數字如果屬實,特區政府可以不必辛苦找地建屋。
我當時詢問范議員這個數字的出處和這些單位在那裏,但未獲回應。在答問會後我着同事去信范議員,請他提供資料。
范議員回覆,指數字出自去年一篇《壹週刊》的文章。細閱之下,發現原來「超過15萬」這個數字包括所有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例如老人院、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顯然易見,這數據不應用作評估住宅單位空置情況之用。
事實上,差餉物業估價署一直有透過定期的申報搜集全港物業的詳情。根據該署今年中公布的數字,去年底約有48,000個空置私人住宅單位(空置率是近十年來最低),而非范議員所指的15萬個;可供出租的空置公屋單位更少,為3,689個。
正確數據說明空置量極小,供應明顯不能滿足市民的需要,因此政府亟需盡快大規模開發土地。
我懇請范國威議員在正確了解香港房屋的實際供求情況後,及早公開支持新界東北發展及其他土地供應計劃。
201389

********************************************************
范國威新聞稿 
2013 89
請梁振英開誠布公 說出所有數字和事實 
(回應特首網誌 - 讓數字說明事實)

本年七月十六日,特首辦去信本人辦公室,希望本人可以提供閒置住宅單位詳細資料。本人不明白,為何一個掌握全港數據的政府首長,竟然來信向一位立法會議員索取數據。而有關閒置住宅數據,只要把全港永久性單位減去本地陸上家庭數目即可計算出來。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房屋」是泛指公營租住房屋、資助自置居所房屋、私人永久性房屋(包括私人房屋、香港房屋協會的市區改善計劃下興建的屋宇單位、別墅/平房/新型村屋、簡單磚石蓋搭建築物及非住宅樓宇內的屋宇單位)及臨時房屋。剔除臨時房屋數據後,經濟學者林本利先生於2012913日發表題目為「房屋供應如何計算」的文章,引用由統計處所發表的數據,指出本港擁有接近260多萬永久性屋宇單位,而本地陸上家庭數目不過240戶左右,房屋存量超出住戶數目20多萬。

特首辦在回應本人信件時,指出有關數據內「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包括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暗示本人未能準確評估本港私人住宅單位空置情況。然而,根據本年度統計處發表的「香港統計數字一覽2013,在「房屋及物業」統計部分中,註釋說明「私人永久性屋宇」單位,不包括非住宅用途、酒店及院舍內的屋宇單位。范國威不明白,為何梁振英誤以為有關數據包括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單位數目,以致他對本港土地供應和房屋供應的判斷失誤。

換句話說,梁振英借用語言偽術,強調「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以取代「永久性屋宇單位」,忽視本港有大量空置單位存在的事實。另一方面,范國威亦很想得知「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除了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外,還有包括什麼項目?是否包括工廈劏房、舊式商業樓宇、解放軍駐港部隊所佔用,空置率極高的駐軍營房單位?

根據本土研究社進行的民間空地統計,現時香港空地面積超過一萬公頃。當中包括超過1,000公頃,由五大地產商囤積的土地、約2,700公頃的軍營用地、接近2,300公頃的短期租約用地、及超過1,200公頃,用作預留興建新界原居民丁屋的「鄉村式發展」土地。行政長官有否真正了解本港土地和房屋供應情況,還是掩耳盜鈴,只接受部分對政府有利的數據?

希望行政長官細閱本港空地統計數字後,能夠明白本港土地並非短缺,只是分布不公。新民主同盟希望政府可以開誠布公,撒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相片:新聞稿  
2013年 8月9日

請梁振英開誠布公 說出所有數字和事實 
(回應特首網誌 - 讓數字說明事實)

本年七月十六日,特首辦去信本人辦公室,希望本人可以提供閒置住宅單位詳細資料。本人不明白,為何一個掌握全港數據的政府首長,竟然來信向一位立法會議員索取數據。而有關閒置住宅數據,只要把全港永久性單位減去本地陸上家庭數目即可計算出來。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房屋」是泛指公營租住房屋、資助自置居所房屋、私人永久性房屋(包括私人房屋、香港房屋協會的市區改善計劃下興建的屋宇單位、別墅/平房/新型村屋、簡單磚石蓋搭建築物及非住宅樓宇內的屋宇單位)、及臨時房屋。剔除臨時房屋數據後,經濟學者林本利先生於2012年9月13日發表題目為「房屋供應如何計算」的文章,引用由統計處所發表的數據,指出本港擁有接近260多萬永久性屋宇單位,而本地陸上家庭數目不過240萬戶左右,房屋存量超出住戶數目20多萬。

特首辦在回應本人信件時,指出有關數據內「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包括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暗示本人未能準確評估本港私人住宅單位空置情況。然而,根據本年度統計處發表的「香港統計數字一覽2013」,在「房屋及物業」統計部分中,註釋說明「私人永久性屋宇」單位,不包括非住宅用途、酒店及院舍內的屋宇單位。范國威不明白,為何梁振英誤以為有關數據包括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等單位數目,以致他對本港土地供應和房屋供應的判斷失誤。

換句話說,梁振英借用語言偽術,強調「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以取代「永久性屋宇單位」,忽視本港有大量空置單位存在的事實。另一方面,范國威亦很想得知「通常有人居住的非住宅單位」,除了老人院舍、醫院、寄宿學校和監獄外,還有包括什麼項目?是否包括工廈劏房、舊式商業樓宇、解放軍駐港部隊所佔用,空置率極高的駐軍營房單位?

根據本土研究社進行的民間空地統計,現時香港空地面積超過一萬公頃。當中包括超過1,000公頃,由五大地產商囤積的土地、約2,700公頃的軍營用地、接近2,300公頃的短期租約用地、及超過1,200公頃,用作預留興建新界原居民丁屋的「鄉村式發展」土地。行政長官有否真正了解本港土地和房屋供應情況,還是掩耳盜鈴,只接受部分對政府有利的數據?

希望行政長官細閱本港空地統計數字後,能夠明白本港土地並非短缺,只是分布不公。新民主同盟希望政府可以開誠布公,撒回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