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郊野公園土地使用 交付全民公決抉擇

【明報專訊】就土地房屋問題,政府應該從戰略高度審視,引導社會深入探討開拓土地問題,使下一代有足夠空間居住和生活。不過,從發展局長陳茂波提出探討郊野公園用地「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只是遇到環保人士的慣性反對,特首梁振英、環境局長黃錦星以至陳茂波就忙切割、退卻,反映政府應對土地房屋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完全看不到有釜底抽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意志。

郊野公園土地議題

政府應引導社會討論

陳茂波在網誌觸及郊野公園用地問題,他表示在出席土地講座和在一些與工商界專業人士和區議員討論土地供應的座談會上,都有人提到郊野公園土地問題,然後說到「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望文知義,陳茂波雖然是藉其他人的意見講郊野公園用地問題,但是他也不認同此乃「禁區,甚至禁忌」之意,甚為明顯。

只是面對環保人士的慣性反對和傳媒關注,梁振英與相關官員的應對處理,未能做到擇善固執。

首先是黃錦星說「郊野公園受完善法例保護」,又泛泛而談保育和發展的平衡,至於討論郊野公園用地是否不可碰、不可談,則迴避不提。

其後,陳茂波則透過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只是與大家分享社會上部分人士的意見,供大家思考和討論,並非代表政府的立場」云云。

至於梁振英在貴陽答覆記者問題時,表示政府對郊野公園政策並無改變,而陳茂波在網誌提出的看法是反映社會有這樣的意見,然後梁振英說「有報章社論提出這樣的意見,並要全民決定」。

從3人的應對,宛如陳茂波捅了馬蜂窩,要劃清界線,以免惹禍上身似的。其實,問題是應否討論郊野公園用地問題,若認為應該探討,而現實上他們卻與這個議題保持距離,則梁振英政府掛在嘴邊的「迎難而上」,就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其實,梁振英當年給本報撰文時,曾經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掌權之後,他則提過「郊野公園不可以碰」而已;另外,梁班子宣誓就職之前,時任發展局長的現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接受傳媒訪問,也曾經觸及郊野公園用地問題。從梁振英與林鄭月娥的一度取態,說明只要對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有認識,都會知道只要釋出一點郊野公園土地,可用土地短缺就可紓解。

環保人士反對開發郊野公園用地,此乃慣式反應,是他們的一貫立場。不過,香港面對的問題是近20年來,未見具規模的土地開拓,以應付未來二三十年的需要。近年較大規模發展的將軍澳、東涌以至西九文娛區等,相關土地乃當年主要以填海等方法開拓,可以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但是,本港現在不要說二三十年之後,連長策會建議10年內興建的47萬個住宅單位,還有約10萬個單位的土地未有落。所以,事態說明現行的土地政策根本不可持續,而且並非市民安居那麼簡單,已經關乎經濟和整體發展,嚴格而言涉及香港會否衰落的問題,而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土地供應。

現在樓價高昂、房充斥,只是土地不足、樓價飛升而折射出來的表面現象,實際上,問題之嚴峻遠遠不止於此,關乎香港盛衰前途和能否持續發展,政府和整體社會都要以這樣的認知檢視土地供應問題,同時有責任提供答案。此所以我們認為政府要超越民生思維處理土地供應,正視其政治實質,推展政治工程化解困結,開創全新局面。

政府應超越利益糾葛

研究增加可用土地面積

社會上對土地開拓和使用有不同意見,例如有人認為應該檢討預留供原居民興建丁屋的約900公頃鄉郊土地;與駐港部隊商討釋出所佔約2200公頃的部分土地;善用「棕地」;甚至有人建議建造人工島以至填平一些水塘;爭取單程證審批權,以控制內地人士來港的人口增速,減少對房屋的需求等。對此,政府有責任引導社會作全面討論,讓各方知道哪些建議可行或不可行。

政府對於開拓和使用土地要超越利益糾葛,集中研議增加實際可用土地面積,其中填海和釋出少數郊野公園土地,最值得考慮。現在本港的景觀和發展,與過去的填海造地息息相關,維港之內確實不宜再填海,但是吐露港和港外邊陲一些地方,看不到不可填海以開拓空間的理由。而郊野公園土地佔本港總面積約四成,以目前住宅土地只佔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的7%,多佔1%,就可以住100萬人,所以,只要稍為縮小郊野公園佔地,土地緊絀就可紓緩。

土地問題牽涉太多利益,言人人殊之下難以凝聚共識,由於事體大,關乎香港盛衰,政府要拿出政治意志,讓全民公決,抉擇是否以填海和釋出小量郊野公園土地,供整體發展之用。香港土地如何使用才符合最大利益,是全港市民的事,不應該成為環保人士的禁臠,應該通過一場大辯論,讓全民參與和抉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