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周月翔﹕梁振英的醉翁之意

http://news.mingpao.com/20130911/fad1.htm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梁振英競選時,受惠於環保策略,打造綠色形象,又種菜,又收廚餘,又話支持農業、漁業,更加大談管理廢物之道,先回收後堆填焚化。一時間環保界被捧上了天,勢估不到,一年多之後,他手下的重臣竟然提出考慮開發郊野公園。


表面上發展局長陳茂波此言一出,隨即被打沉。連被外界視為「梁粉」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大力鞭撻。政府急急澄清非局方意見,表面上看來,只是一場口多無才而導致的小鬧劇。但不得不承認,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了。

梁振英在事發翌日的回應,已留下伏線。「有報章社論提出這樣的意見,並要全民決定」。有報章隨即以社論和應:「郊野公園土地使用,交付全民公決抉擇。」(《明報》9月10日社評)

好明顯,原是一個假的議題已成為住屋問題的一環。全民公決,意味日後有機會就此公眾諮詢,繼而為政策鋪路。當然,目前這只是一種猜測,但非無根據。

和應的報章,首先是矮化批評聲音,並繼續強化土地不足的論調:「環保人士反對開發郊野公園用地,此乃慣式反應,是他們的一貫立場。不過,香港面對的問題是近20年來,未見具規模的土地開拓,以應付未來二三十年的需要。」

同一個論調也有在另一份報章的專欄文章出現:「郊野公園的設立,完全是為了配合高地價政策;英國人把四成土地劃為不發展,是保證餘下的土地奇貨可居。」(《信報》2013年9月10日王岸然專欄)文中,環保團體被形容為「地產霸權」的打手。

繼而在社會需求及可行性上力推:「政府對於開拓和使用土地要超越利益糾葛,集中研議增加實際可用土地面積,其中填海和釋出少數郊野公園土地,最值得考慮。」(《明報》2013年9月10日社評)

有人認為,今次只是試水溫,但試得焦頭爛額。但細心再看,就會發現最後即使全世界都反對開發郊野公園,那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填海。《經濟日報》就有撰文指出:「1%的郊野公園可建28萬單位,1%海面填掉可建104萬個住宅單,香港市民會怎樣揀?」(《經濟日報》9月10日專家樓論唐榮)

呼之欲出了吧?大家不接受破壞郊野公園,比較之下,填海似乎就好多了。

這種論述不止出現在報章評論,連愛好行山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也在其文章中就指出:「本人贊成學日本關西或神戶機場,在海中心建一個超大人工島,一了百了。」

苦肉之計 成功製造討論

歸根究柢,香港的房屋問題從不是土地供應問題,而是分配同公義問題。梁振英競選之時以要打倒地產霸權之勢博得公眾支持,結果上任後樓價不跌反升近兩成。顯示根本無法疏理財團當中的利益關係,於是採用最政治簡便的方式,就是開發沒有人住的地方,那就郊野公園和海洋。

這個部署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梁振英陣營繼續製造土地不足的論述,鼓勵梁政府「迎難而上」,為政策鋪路。另一方面,填海成為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減輕了阻力。即使最後兩樣都做不成,政府仍可卸責於公眾的保育意識提升。

至於其他的選擇,包括丁地、棕土及軍事用地,則排除於討論之列。今次陳茂波看似吃了苦頭,受盡嘲弄,但實則是苦肉之計,成功製造討論。日後將有更多的輿論衝此而來,到時梁振英就唯有順從民意,來一場公決了。

作者是環保團體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