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689保護郊野反口覆舌

陳茂波盲搶地 誇大郊野公園面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9/18415141
■陳茂波被指誇大郊野公園的佔地數據,誤導公眾。
【本報訊】經常被踢爆誇張失實的梁班子,為了爭取開放寶貴大自然土地,發展住屋,又再誤導公眾。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在《局長隨筆》提出,政府和整個社會必須齊心增加土地供應,「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是否不能發展?但真相是:郊野公園只佔全港土地約四成,而且大部份均不宜建屋。
陳茂波的隨筆以《凝聚共識覓地建屋》為題,他表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提出在未來10年建屋47萬個單位的目標,要達標,政府和整個社會必須齊心增加土地供應。他表示,有信心可以解決開發土地的技術問題,但更需要社會上和地區上的諒解和支持。
■陳茂波在最新的隨筆中大談覓地建屋,但隻字不提收回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
只佔全港面積四成
文章提出利用郊野公園土地的問題。他引述一個土地供應講座的內容稱,「有人提到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在土地供應緊絀的情況下、在面對大量巿民居住的需要下,是否全都不能碰、不能發展呢?席間,有意見認為不一定,指這個課題是可以討論和探討的。」
陳茂波又引述座談會參與者提出發展大嶼山南部,文章稱:「發展規劃不應局限於大嶼山北,儘管大嶼山大部份土地是郊野公園,又有不少地方屬自然保育區,但是否全然不可發展呢?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
其實,隨筆所說的「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有違事實。根據地政總署資料,全港陸地面積為110,443公頃,而根據漁護署資料,全港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面積為44,239公頃,即僅佔全港四成。本身為生態學家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成員侯智恒指出,大部份郊野公園土地都在山坡之上,不宜建築,當初港英政府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才把這些土地劃為郊野公園。

來自綠色力量的委員文志森批評陳茂波想法不切實際,他指重劃郊野公園界線需很長時間,而這些土地大多擁有珍貴保育價值,能通過環境評估條例的機會近乎零。另一委員鄧達智也極力反對犧牲郊野公園:「一開咗個頭,香港好多景點就會冇晒。香港吸引人嘅地方就係城市同郊野共存,你睇吓新加坡,過去10年不斷起樓,破壞自然,冇晒味道。」
****************************************
特首保護郊野反口覆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9/18415145
【特稿】
特首梁振英在競選時矢言保護郊野,在其政綱中提出「完善郊野公園的保育及發展,分階段擴充海岸公園,並視乎需要發展各類保護區,以擴充香港的生態容量。」原來所謂「完善」郊野公園是用來起樓。
梁振英2010年談及自然保育時,曾說香港的美景是獨一無二,如一塊雙面繡般玲瓏剔透,政府日後應考慮嚴格規管一些具特殊景觀及生態的土地發展計劃,避免破壞生態。

曾撰文批郊野公園太多
但被謔稱「變色龍」的梁振英在郊野公園保育取態上,繼續善變。他在2009年曾三度在《明報》撰文質疑郊野公園是否太多,其中一篇寫到:「全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的四成,郊野公園是香港的驕傲,我絕對喜歡。大部份基層香港人無暇享受郊野公園,同時居住空間擠逼,擴大郊野公園的範圍的意義是甚麼?」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指,陳茂波於新界東北囤地理應問責下台,指陳提出考慮發展郊野公園,港人已不再相信他的判斷。環保觸覺發言人譚凱邦則指政府搶地已達瘋狂狀態,連郊野公園也「唔放過」。
《蘋果》記者
*********************************
區家麟:郊野公園建天空之城?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8.html

讀陳茂波局長的網誌
http://www.devb.gov.hk/tc/home/my_blog/index_id_32.html,我有一點頗為震驚,是他犯了一個很基本的事實錯誤。

網誌寫:「今年七月我獲邀出席一個智庫舉辦的土地供應講座,交流時有人提到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在土地供應緊絀的情況下、在面對大量巿民居住的需要下,是否全都不能碰、不能發展呢?席間,有意見認為不一定,指這個課題是可以討論和探討的。」(8/9/2013, 23:51版本)

全港約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不是七成。負責土地規劃發展的局長,怎可能如此粗疏,引述一些基於不確事實的意見,而且自己竟然沒有發現,更相信,附和,並引述?

我一直懷疑,那些說應考慮利用郊野公園「四成土地」建屋的人,究竟有無拿過地圖在香港遠足?

你或者會說,在郊野行山時,有時都會見到一些平地、平原,應該可以發展啊。那麼請拿起地圖對照一下,幾乎每一片「郊野公園內」的大平地、或河谷沖積平原,其實都是原居民(荒廢)村落,縱使被郊野公園環抱,實際不屬郊野公園範圍,可以說是「飛地」。這是自然規律:千百年來,大山環抱的平原高原,有水有地,自然早已有人佔據長居,郊野公園能劃界成為公園,都是那些偏遠陡峭的山野,你估港英殖民地政府特登劃咁大個郊野公園玩你咩。(不相信的話,自己打開地圖看看。)

那麼,真的一小塊地都沒有嗎,倒是有一丁點高原,因為缺水而未遭人佔有,最後劃為郊野公園,但為數實在不多,例如西貢大金鐘對落的昂坪,你要在偏遠高原建一個豪宅區嗎,來個「天空之城」嗎?


西貢昂坪,想搞呢度嗎?
縱使有地,例如大埔沙螺洞,規劃上只可能建低密度住宅,無可能解決燃眉之住屋需要 (而沙螺洞亦非郊野公園,是原居民村落)。其他小塊平地,即使畀政府刮到,或原居民願意割愛,又能通過環評,由於缺乏基建,開發費用肯定不菲,而且面積肯定小,只可能發展豪宅。


沙螺洞,能建大型住宅嗎?
秋天腳步漸近,行山季節快開始,每年這個時候行山,總遇上相同問題,朋友中總有些新手加入,行山路線希望能「平緩一點」,故此本人一直小心閱讀地圖,並於平日遠足時,留意地勢有沒有「平緩」山路。結論是,較為「平緩」的路,都是沿海邊行,例如東涌到大澳,一轉上郊野公園,基本上就是高山。

本人印象中,香港的郊野公園,無一處土地,能發展大型住宅。

噢,也許有。可以打水塘主意。

填平大潭水塘,填平薄扶林水塘、填平香港仔水塘;填平城門水塘、填平九龍水塘、填平石梨貝水塘,就有新土地了。大家願意嗎?

(利益申報:本人愛遠足,並認為香港的郊野美極、難得。)
(立場申報:本人贊成學日本關西或神戶機場,在海中心建一個超大人工島,一了百了;次選為全力發展邊境禁區新區,那邊很多平地。同時,收回幾個佔據大幅土地的私人會所,解放軍自動慷慨捐出少部分市區軍事用地,大得民心,高招,一天光哂。)

******************************

填海移山 梁振英:覓地建屋不碰郊園

2012-06-11 03:04   來源: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headline/2012-06/432715.html

圖:梁振英(左一)在蔣麗芸(左二)等陪同下視察何文田空置用地\本報記者黃永俊攝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午落區到何文田區愛民邨,不少市民向其反映房屋問題,如希望政府檢討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小,以及放鬆公營房屋的申請資格等。梁振英表示,現時最大問題是房屋產量和總量不夠。他強調,就著改善居住麵積小等住屋問題,政府要做長遠規劃,該填海的地方填海,該移山時移山,郊野公園則不可碰。\本報記者王欣
訪愛民邨與街坊真情對話
梁振英昨午首先在民建聯多名區議員的陪同下視察位於何文田廣場對出的空置地盤,之後又探訪愛民邨街坊,與街坊真情對話一小時。不少市民關注重建公屋以及居屋問題,有長者希望新政府可以放鬆公營房屋申請。梁振英分析,現時「上樓」有入息限製,最大問題是各種房屋產量和總量不夠,無論怎樣分配,總是有人沒有樓住。
街坊張先生提到,現時香港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太小,希望政府檢討。亦有女士指出,市民負擔不起高昂的私人樓價,希望政府多推土地,加建公屋、興建居屋。有年輕人則問到,公屋住戶是否可以再購買另外一間居屋。梁振英表示,居屋方麵,他一直都有研究活化二手居屋市場的問題,而他的政綱中已經寫清楚,手握白表的居屋申請者購買二手居屋不需要補地價,希望能加快流轉。
對於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小的問題,梁振英解釋,以人均產值計算,香港在全球二百個國家和地區排第二十,但每人住屋平均數卻低,例如一百萬個私人樓單位中,居住麵積的中位數為四百九十呎。他續指,香港用作住宅的土地占所有土地的百分之七,相信有空間改善居住麵積,但需要做長遠規劃,「有的地方不可以填海,有的地方可以填海,可以填的地方就填;有的地方不可以移山,有的地方可以移山,該移的就移,就可以有地。但郊野公園不可以碰。」
改善居住麵積需長遠規劃
教育問題方麵,有讀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問到:「請問,幾時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啊?」梁振英笑答,政綱中承諾的一定會推行,而落實則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現時幼稚園和幼兒園水平有參差。亦有家長陳女士關心中小學生的書簿費太貴,梁振英表示一定會跟進問題。
有住在愛民邨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鍾先生,希望新政府上任可以幫助愛民邨的每一棟樓都安裝電梯,方便長者出入。有街坊則希望梁振英可以加大力度推廣普通話,讓市民深入了解國家的通用語言。亦有長者向梁振英表達訴求,指在公立醫院看病輪候時間太長。
梁振英耐心回答街坊的提問,他提到,留意到何文田邨的地勢有不少斜路,十分關注地區的樓宇老化、人口老化問題,「政綱中提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但最重要是老有所居,而且住的地方要符合老化問題的需要。」他亦關心青年人向上流動的問題,認為香港一定要改變社會停滯不前的現狀。
是次探訪由民建聯副主席蔣麗芸和民建聯一眾區議員牽頭促成,梁振英在到訪愛民邨前,在蔣麗芸等民建聯成員的陪同下視察何文田空置用地,亦有其他團體向他請願,並遞交請願信。蔣麗芸指,該地段部分空地原本用作興建公屋,但後來納入勾地表,民建聯要求將空地再撥作興建公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瓊昨午在出席第二場民建聯二十周年文藝彙演後,亦趕到愛民邨參加座談會,並聽取多名街坊的訴求。


**************************************
社會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繁榮共享,惡果共嘗/文﹕梁振英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838333-1-1.html
2009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三成人每天營營役役,10年後薪水比10年前低,這是警號,不能不知,不能不理。這個現象由經濟規律造成,但事物發展,除經濟規律之外,還有政治規律。


上周我在「筆陣」,用數字說明香港的中層和基層的收入和生活遠比想像中差,今天,我要提出兩個問題﹕對階層差距和基層面對的困難,坐視不理,問題會不會自動消失?基層生活出現問題,會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安穩?

上周的「筆陣」,引起了一些共鳴,電台和網上都有不少討論。有個別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每個社會都有差距,有窮人,香港的貧窮問題不是問題,而且貧窮問題不能公開討論,因為公開討論只會導致社會上佔多數的窮人向少數的富人打主意,平白無風起浪,添煩添亂。

貧窮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是社會問題

貧窮問題是否值得關注,要看兩點﹕一是程度;二是趨勢。如果香港個人工作收入中位數不是10,500元,而是隨便舉個數字13,000元,問題可以不談。這2,500元有什麼大不了?答案是趨勢不好﹕中位數以下的工作人口和職位加薪機會十分渺茫﹕最低收入的三成人,過去10年的工作收入不是增加,而是減少。

香港貧窮人口之多,遠超想像。凡是人多的問題,都是社會問題,要共同關注。

上周五的話言猶在耳,幾天前,一天之內,報上就有幾宗新聞,進一步說明了問題的廣泛性和嚴重性。「家貧吃不起奶粉,營養不足礙成長,15%基層兒童體重過輕」,說基層兒童因營養不良,體重過輕情比全港平均高10倍。身體抵抗力弱,長大後記憶力較差,影響學習,也影響日後的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另一則報道指﹕近日引起關注的少女援交問題,除了迷戀賺快錢的誘因,還有貧窮的成分。有部分少女因為家境差,走上援交的歧途。一名17歲失學少女,因父母離異,要靠自己負擔生活費,後來更靠援交供養妹妹讀書,泥足深陷。再一則新聞﹕學者發表分析和相關研究,指「大企業壟斷,小市民難發圍」,「第四代成長富裕失向上階梯」。因此「在社會打滾多年後,按捺不住心頭怒火走上街頭」。

僅一天的新聞報道就清楚說明,長期積存的貧窮問題,正在形成不同的、威脅社會安穩的現象。

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認為香港階層流動性強,貧窮問題可以靠流動性解決。但近年的趨勢並非如此﹕經濟雖不斷增長,但中層和基層向上流動的空間反而愈來愈小,基層的收入更沒有受惠於「滴漏效應」。

階層差距大,我們對公共資源的調配要更為慎重,避免進一步窒礙基層的向上流動能力。這裏舉兩個例子﹕政府將預留兩塊土地,供辦學團體開辦私立大學,增加大學學位總量。有大學生說﹕香港大學生入住宿舍的比例偏低,因此政府應撥出土地,多建宿舍,而不是多辦大學。

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偏低,大學生成為18%的一員之後,希望獲得更多資源是自然的事。但是相對在大學校門外望門興嘆的青年人,社會應該將資源為18%的人錦上添花,或是多為另外1%、2%的人提供建校的土地?

另一個例子是郊野公園。全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的40%,郊野公園是香港的驕傲,我絕對喜歡,但是回頭一想,大部分打工仔每周工作6天,九成的住戶沒有海外女傭幫助做家務,第七天在家中還是要忙家務、忙孩子的事。當大部分基層香港人無暇享受郊野公園,同時居住空間擠迫,擴大郊野公園的範圍的意義是什麼?

點出這些問題,在香港大抵是離經叛道。我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對問題有個判斷,多為香港的整體和長遠未來想想。想這個問題,不是要劫富濟貧,也不是為了抽象的公義或政治理論。因為貧窮和生活壓力
問題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問題。近年,我們飽歷禽流感
、SARS
、豬流感
等疫症,全城擔驚受怕。SARS肆虐後期,我到過十室九空的淘大E座為住戶策劃換渠,心中想,如果大廈大堂寬一點,電梯闊一點,家居面積大一點,SARS的傳染性是否可以低一些?住淘大花園的不是窮人,但已經住得擠迫,上下班時間電梯更擠迫。香港有疫症,工商百業全受影響,大小老闆無一倖免。任何人在香港有傳染病,不分貧富,社會其他階層的健康都受威脅,因為上等人家上的學校、幼稚園、吃飯喝酒的酒樓餐廳,就有月入5,000居住斗室的清潔大嬸,細菌病毒入侵人體,不認貧富。

10多年來,營業車司機收入下跌,路上過度疲勞、心煩氣躁的司機不少,穿插搶客的的士也愈來愈多,所有道路使用者,不分貧富,安全都受影響。

最近大家關心青少年吸毒,偏遠社區的問題較為嚴重,蔓延下去,富家子弟是否可以獨善其身?

「我們同坐一條船」不是口號,是社會現實,也是政治現實,如果我們繼續漠視這些現實,大家都要分擔惡果。

「曲突徙薪忘恩澤,焦頭爛額成上客」。我們要有防火意識,救火英雄可免且免。香港社會表面風光,主導香港輿論的人不是基層,不懂基層,感覺良好。貧富之間,以收入計,以資產計,是天壤之別;以禍福計,是同坐一條船,古今中外,歷史教訓很清楚,也很深刻。

三成人薪酬下跌是警號

不能不知不能不理

兩年來,我在「筆陣」多次談貧窮問題,指出實的香港比大家想像中的香港差,而且相去甚遠。努力工作,改善生活的願望和現實之間有落差,也不是一點點,而是極大的落差,這些落差就是社會怨氣的源頭,社會要切實關心,要認真疏導。

香港回歸12年了。「香港既已回歸」,是香港社會建立身分認同感,樹立集體意識,思考長遠和宏觀問題的一個新起點。「家是香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我們的共同願景。我們願意有一個怎麼樣的家?是要繼續讓統計數字中的「上等人」過中產生活、「中產」過基層日子、基層僅免於貧窮嗎?

過去長時間沉積的多種因素,造成今天的種種貧窮問題和普遍的生活質素問題,對這些問題,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但開方不開方,用藥不用藥,是否藥到病除是一回事;對問題有沒有真實的了解,是否願意認真面對,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給腦筋出題目,後者是給人心出題目,香港人腦筋很聰明,這點我敢說,人心問題我不敢說。

三成人每天營營役役,10年後薪水比10年前低,這是警號,不能不知,不能不理。這個現象由經濟規律造成,但事物發展,除經濟規律之外,還有政治規律。再過幾年,香港就要有全面普選,在普選之前,如果大家對改善中間階層收入、遏止基層收入下跌等問題看不到前景,普選的過程會出現偏激,普選結果會出現重大偏差。

梁振英 行政會議
召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