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中門大開:山寨幫閒副局長

中門大開:山寨幫閒副局長
添馬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27/18440362
■繼黃錦星(左)、吳克儉(右)後,又多位石頭爆出嚟嘅問責官員,問你死未。 

梁敬國係乜水?昨日政界中人你問我,我問你,都冇人識呢位月薪18萬元嘅新上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繼吳克儉、黃錦星後,又一位石頭爆出嚟嘅問責局長,問你死未。如果我係商務局常任秘書長黃灝玄會點諗?一位來自建造業議會工人註冊總監,稍為似樣嘅法定機構揸fit人都未做過,仲係通過一個無厘頭遴選程序,要成一年時間,先至拍板請呢位梁副局?政務官心裏只有一個「X」字。

東拼西湊 如同山寨手機
呢位梁副局奇特之處,竟然以自己沒任何政治聯繫為賣點,問責局長負責乃政治工作,台前向公眾、傳媒、政黨、議會推銷政策,請條全無相關政治歷練嘅蛋散做乜?其荒謬程度猶如捧一個五音不全懶音人做歌星。
問責制當初推出,表面理據係補公務員不足,公務員專注政策制訂,問責官員專注政治游說及推銷。老董年代班問責官員都算似模似樣,至少有相當公職及公務歷練,到曾蔭權年代,擴大問責制,新上場副局已開始出事,蘇錦樑、潘潔、許曉暉已被質疑,常任秘書長當班副局係笑片看待,「問責制」形象早已衰咗。
到梁振英一屆,新任局長除高永文稍正常外,其餘吳克儉、黃錦星、陳茂波又係一班蛋散,而陳茂波屢犯過失,死不下台,更令問責精神消失無影。
十年下來,問責制仍停留在華強北路山寨手機level,零件東拼西湊,有民建聯落選議員劉江華,又有到今日都唔知自己做緊乜嘅陳肇始教授,(大家完全唔記得陳教授係高永文副手),又有同電力公司好老友嘅陸恭蕙,成個問責制用人標準不清不楚,如果係政治工作,就定要搵有公職、傳媒、智庫、政黨相關經驗,而唔係要專才,以此標準,劉江華、陸恭蕙算合標準,但陳教授、梁敬國就唔應該請。但由於北京唔希望政黨執政,加上用人唯親,泛民黨派大多被拒諸門外,因此千揀萬揀,到頭來得到一班「幫閒庸才」。
所謂副局長淪為幫閒,因為欠缺政治歷練,上立法會panel都會成日噏錯,城市論壇都唔敢去,去到都係讀新聞稿,表現連一個政務官staff grade C都不如,要政務官扶住先識學行,仲要攞18萬元人工!最後常秘就會將無可無不可,做錯也冇後果嘅工作分派畀副局,就係專做三四線團體嘅主禮活動嘉賓,一線團體及建制派大show,當然留畀局長,因為局長都要攞sound bite,搶民望。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十幾年已淪落為華強北山寨機水平!

添馬男


職位懸空兩年 梁敬國任副商經局長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26/18438618
【本報訊】受「跳船」問題困擾的梁班子,昨突宣佈有人「上船」。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一職懸空逾兩年,政府昨宣佈任命梁敬國出任,下月16日履新。梁昨在局長蘇錦樑陪同下露面,回答記者提問表現淡定,惟內容空洞。

承諾服務至任期屆滿
梁敬國加入政府前,曾任建造業議會工人註冊總監,之前在貿易發展局工作15年。蘇錦樑指梁是他向聘任委員會推薦的唯一人選。他拒透露多少人申請副局長一職。梁稱自己無政黨背景,上任後盼能盡快掌握新工作。他說過去經常與貿易、製造業、服務業聯繫,尤其是中小企,了解他們的需要,相信自己的工作經驗有助推廣商經局事務。
被問到何以願意此時走入「熱廚房」,而近月三名政治助理先後請辭,其中兩人都以照顧家人為由辭職,他的家人情況又如何?他反覆稱加入政府是希望貢獻一己所長、服務社會,並承諾服務至任期屆滿。有記者即場問他對本港面對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挑戰,及對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的意見,他一律以「暫時未曾上任」為由推卻回應,表示待上任後與局內同事了解細節,再行討論。
梁於聖士提反書院讀中一至中七,88年畢業於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獲社會科學學士。88至90年曾在國泰航空任見習行政人員,90年於香港大學修讀城市規劃理學碩士課程,93年畢業後至98年間,梁任職貿發局服務業拓展經理,曾被派駐該局位於深圳及紐約的辦事處任主管。08年至12年間出任建造業工人註冊管理局行政總裁,該局今年1月與建造業議會合併,他轉任議會工人註冊總監。
梁無透露現職薪酬,副局長月薪183,350元。資料顯示建造業議會總監級職員年薪最少100萬元。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也請顧及港人感受

虛空行者: 看來這麼著急迫香港開放奶粉走私,事出果真有因
http://forum.hkej.com/node/105908
大陸傳出史上最嚴重「奶荒」,北京、上海及河北等地的超市近日均出現鮮奶缺貨情況,貨架全被搶購一空。有傳媒引述業內人士指出,內地今年正面臨空前嚴峻的奶荒問題,奶源缺口料達四百萬噸,約佔所有奶製品原料一成。大陸多家乳製品企業承認部分地區出現鮮奶缺貨潮,現正積極調配和補充貨源,惟缺貨情況仍持續。外界預料,內地奶製品將面臨新一輪加價壓力,食品安全隱憂或再度浮現。
大陸自從○八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品事件後,國產乳業面臨嚴峻的誠信危機,不少企業轉而採購進口奶源,導致大陸奶農經營困難,不少人甚至索性退出行業,令大陸的奶源供應愈趨不穩。
熱天產量降 史上最嚴峻
報道指出,加上新西蘭恒天然早前爆出肉毒桿菌疑雲,新西蘭進口大陸的奶源受到限制;以及大陸部分地區今年天氣過熱,造成牛奶產量下降、奶源供應緊張。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宋亮指出,大陸現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奶荒,保守估計今年奶源缺口至少達四百萬噸,大概佔所有奶製品原料一成。

李怡: 也請顧及港人感受
http://www.sharpdaily.hk/supplement/100020/20130926/234493/絲絲世語-也請顧及港人感受/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前天接見副局政助訪京團時以限奶令為例,「訓斥」問責官員推行影響內地的政策前,要顧及對內地省市、民眾的解說工作及溝通,保持政治敏感度及兼顧內地人感受。
大陸有31省市,大陸傳媒又掌握在官方手裏,特府要如何向13億人解說溝通?說實在,特府官員和香港服務行業已很照顧大陸人的感受了。遠的不說,就以周日颱風襲港來說,大陸旅客在航空公司櫃位的「一哭二鬧三拍枱」的表現,港龍職員百般忍耐,最後還是給了這些發爛渣的大陸客機位。
要香港人顧及內地人感受,但大陸當局和訪港大陸客有沒有顧及香港人的感受呢?香港人對大陸人,無論是新移民還是自由行的人數和「一簽多行」政策,都沒有審批權和決定權,以至社會為此付上沉重的負面代價。
高永文仍堅持在十.一黃金周後才考慮撤限奶令。但王主任開了口,特府恐怕只是顧全面子拖一下吧了。限奶令遲早還是會不顧港人感受而撤的。

曾為孫女缺奶發牢騷
今年3月,王光亞便曾向一班建制派議員「投訴」,指自己的孫女也因限奶令而面對「缺奶」危機,令他很頭痛,直指港人要和內地人換位思考,互相體諒。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25/18436970
*************************************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熱廚房 「有出無入」

  
莫宜端
新政府上任一年多,先後有三名政治助理辭職,被外界質疑「跳船」。上月尾離任的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政助莫宜端,曾表示是因為要照顧年幼子女而請辭,並非「跳船」;但離職不足一個月,政府昨卻公布,莫擬受聘為學校高層。
前任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離職後工作諮詢委員會表示,莫宜端擬受聘為九龍塘兒童無限學校的助理總監(研究與發展),而委員會同意,在莫遵循委員會所提出若干意見的前提下,該聘任在她離開政府一年內,不會構成任何潛在利益衝突,諮詢委員會亦不預期有關工作會引起負面公眾反應。
委員會建議,莫宜端不應參與有關政府事宜的游說工作。

*************************

學者評熱廚房 「有出無入」

  難聘人補位 打擊形象
  梁振英政府上任不足十五個月,相繼已有七人請辭,當中有因受刑事調查、有因引咎辭職、有因個人健康理由,亦有如張秀麗般以照顧家人為由請辭,強調毋懼「熱廚房」。
  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辭職官員各有表面理由,外界難評真假,但客觀事實是接二連三有各級官員相繼請辭,是董建華以至曾蔭權各屆政府都未曾出現的情況,外界的感覺是梁振英班子紛紛離職,難免對現屆政府的形象再次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蔡子強指出,梁班子予外界的感覺是「有出無入」︰「官員紛紛離職,但請人加入政府就很困難,如之前的兩個政助,(勞工及福利局)莫宜端和(發展局)何建宗,以至(新聞統籌專員)鄧惠鈞的職位都未找到人填補。政府無論如何解釋都無用。」
  雖然對政府的形象再有打擊,但他認為,張秀麗離職對政府實際工作的影響較少。蔡子強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一向以親力親為聞名,因此張秀麗雖作為傳媒出身的政治助理,但在任期間即使是與傳媒的關係亦十分疏離,相信她對林鄭月娥在工作上的幫助亦有限。記者 梁詠斯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為什麽有的國家會衰落?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49139/?print=y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郊野公園土地使用 交付全民公決抉擇

【明報專訊】就土地房屋問題,政府應該從戰略高度審視,引導社會深入探討開拓土地問題,使下一代有足夠空間居住和生活。不過,從發展局長陳茂波提出探討郊野公園用地「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只是遇到環保人士的慣性反對,特首梁振英、環境局長黃錦星以至陳茂波就忙切割、退卻,反映政府應對土地房屋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完全看不到有釜底抽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意志。

郊野公園土地議題

政府應引導社會討論

陳茂波在網誌觸及郊野公園用地問題,他表示在出席土地講座和在一些與工商界專業人士和區議員討論土地供應的座談會上,都有人提到郊野公園土地問題,然後說到「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望文知義,陳茂波雖然是藉其他人的意見講郊野公園用地問題,但是他也不認同此乃「禁區,甚至禁忌」之意,甚為明顯。

只是面對環保人士的慣性反對和傳媒關注,梁振英與相關官員的應對處理,未能做到擇善固執。

首先是黃錦星說「郊野公園受完善法例保護」,又泛泛而談保育和發展的平衡,至於討論郊野公園用地是否不可碰、不可談,則迴避不提。

其後,陳茂波則透過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只是與大家分享社會上部分人士的意見,供大家思考和討論,並非代表政府的立場」云云。

至於梁振英在貴陽答覆記者問題時,表示政府對郊野公園政策並無改變,而陳茂波在網誌提出的看法是反映社會有這樣的意見,然後梁振英說「有報章社論提出這樣的意見,並要全民決定」。

從3人的應對,宛如陳茂波捅了馬蜂窩,要劃清界線,以免惹禍上身似的。其實,問題是應否討論郊野公園用地問題,若認為應該探討,而現實上他們卻與這個議題保持距離,則梁振英政府掛在嘴邊的「迎難而上」,就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其實,梁振英當年給本報撰文時,曾經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掌權之後,他則提過「郊野公園不可以碰」而已;另外,梁班子宣誓就職之前,時任發展局長的現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接受傳媒訪問,也曾經觸及郊野公園用地問題。從梁振英與林鄭月娥的一度取態,說明只要對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有認識,都會知道只要釋出一點郊野公園土地,可用土地短缺就可紓解。

環保人士反對開發郊野公園用地,此乃慣式反應,是他們的一貫立場。不過,香港面對的問題是近20年來,未見具規模的土地開拓,以應付未來二三十年的需要。近年較大規模發展的將軍澳、東涌以至西九文娛區等,相關土地乃當年主要以填海等方法開拓,可以說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但是,本港現在不要說二三十年之後,連長策會建議10年內興建的47萬個住宅單位,還有約10萬個單位的土地未有落。所以,事態說明現行的土地政策根本不可持續,而且並非市民安居那麼簡單,已經關乎經濟和整體發展,嚴格而言涉及香港會否衰落的問題,而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於土地供應。

現在樓價高昂、房充斥,只是土地不足、樓價飛升而折射出來的表面現象,實際上,問題之嚴峻遠遠不止於此,關乎香港盛衰前途和能否持續發展,政府和整體社會都要以這樣的認知檢視土地供應問題,同時有責任提供答案。此所以我們認為政府要超越民生思維處理土地供應,正視其政治實質,推展政治工程化解困結,開創全新局面。

政府應超越利益糾葛

研究增加可用土地面積

社會上對土地開拓和使用有不同意見,例如有人認為應該檢討預留供原居民興建丁屋的約900公頃鄉郊土地;與駐港部隊商討釋出所佔約2200公頃的部分土地;善用「棕地」;甚至有人建議建造人工島以至填平一些水塘;爭取單程證審批權,以控制內地人士來港的人口增速,減少對房屋的需求等。對此,政府有責任引導社會作全面討論,讓各方知道哪些建議可行或不可行。

政府對於開拓和使用土地要超越利益糾葛,集中研議增加實際可用土地面積,其中填海和釋出少數郊野公園土地,最值得考慮。現在本港的景觀和發展,與過去的填海造地息息相關,維港之內確實不宜再填海,但是吐露港和港外邊陲一些地方,看不到不可填海以開拓空間的理由。而郊野公園土地佔本港總面積約四成,以目前住宅土地只佔總面積1100平方公里的7%,多佔1%,就可以住100萬人,所以,只要稍為縮小郊野公園佔地,土地緊絀就可紓緩。

土地問題牽涉太多利益,言人人殊之下難以凝聚共識,由於事體大,關乎香港盛衰,政府要拿出政治意志,讓全民公決,抉擇是否以填海和釋出小量郊野公園土地,供整體發展之用。香港土地如何使用才符合最大利益,是全港市民的事,不應該成為環保人士的禁臠,應該通過一場大辯論,讓全民參與和抉擇。

土地房屋是政治問題 民生思維必焦頭爛額

【明報專訊】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下稱長策會)的諮詢文件,是梁振英政府交出來的首份房屋供應規劃文件,輿情反應幾乎是一片噓聲,因為長策會的建議令人失望,梁振英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能力,備受質疑,許多人對「房屋特首」梁振英剩餘的期盼,相信會漸次流失。梁振英政府在土地房屋問題的嚴峻處境,固然與問題積重難返,需要時間逐步梳理有關;不過,我們認為:土地房屋問題演變至徹頭徹尾的政治本質,而當局停留在民生事務的認知和應對,才是最主要原因;梁振英政府應該改變思維,為香港土地房屋的困局開創全新局面。
缺乏可用土地

梁振英縱有心亦無力

政府庫房充盈,財政儲備超過7000億元,以此豐沛財力,政府在短期內興建定量公屋,完全不是問題。例如梁振英在競選政綱承諾的「加快完成現屆政府已公布未來5年興建的75,000間公屋,把計劃在後期落成的一半單位,約35,000間,提前1年落成,以應付輪候個案不斷增加的問題」,但是長策會的建議並無這一點,若梁振英不作調整,他的承諾就跳票。「有頭髮無人想做瘌痢」,錢不是問題,梁振英要是未兌現政綱承諾,是因為無地不行。
長策會建議未來10年供應47萬個住宅單位,官員承認其中約10萬個所需土地,仍然無着落。梁振英政府受制於缺乏土地的困境,可見一斑。
缺乏土地興建住宅單位,使公屋輪候冊申請者飈升至超過23萬;私宅供不應求,加上金融海嘯後的超低息環境,使樓價猛升至遠超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租金上升至戕害各行百業生機,整體社會被房地產綑綁挾持。梁振英當年為《明報》「筆陣」撰文時,就上述情况有不少討論,競選特首時,他提出一些具體政策主張,使人憧憬只要梁振英做特首,有望帶來變革,香港可以走出房地產怪胎的夢魘。
證諸梁振英掌權之後的施政行事,他並未忘記「房屋特首」的身分,但是以他對土地房屋問題的認識,迄今所見政策措施卻是深陷泥淖,不但未能自救,社會公衆觀感也認為他無力挽狂瀾。一年多以來,梁振英民望持續向下,但是基於一些人對「房屋特首」的憧憬,仍然使他守住一定基本盤,長策會建議暴露的真像,基本盤會否因而流失,值得注意。梁振英現在的處境,我們認為與他的房屋問題定位有關。
毫無疑問,梁振英政府很努力搜索可用土地,但是停留在民生思維狀態,然而,現在的房屋問題,其實是土地問題;而以本港所處特定時空,土地房屋結合起來的更是政治問題。試看政府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處境、在規劃填海所遇到阻滯,充分說明單以民生訴求,難以說服反對力量,因為關於土地如何使用,已經演變為政治問題,只有從政治層面應對,才有望收綱舉目張之效。
從1950年代開始,港英政府幾個重要階段的土地房屋政策,都有濃烈政治意涵。約60年前石硤尾木屋區大火,激發了港英政府推行徙置區計劃,之後在財政情况許可下興建廉租公屋,讓木屋區和徙置區的居民上樓,安置大量南來的人口。1960年代中期天星小輪加價暴動、左派暴動之後,英國改變治港方略,大力投資於房屋、醫療等社會設施,反映港英以建屋計劃消解南來人口所衍生部分政治問題的脈絡,甚為明顯;至於總督麥理浩於1976年宣布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開宗明義表示要帶給市民安全感、增加市民對社會的歸屬感,政治目的就更明顯了。
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港人信心潰散,港英政府為穩住局面,推出玫瑰園計劃,投資逾1000億元,推行包括赤鱲角機場在內的10項核心工程建設。當時,港英逐步開放政權,各方有志參政之士群雄並起,此等填海、大規模築路建設,理應是創造議題,為民請命的好機會,但是當時各方政治力量都對玫瑰園計劃開綠燈,因為他們看到箇中政治意涵,政治考量壓倒了一切。
我們介紹港英建屋和土地使用的歷程,主要指出一點,本港於土地和房屋事務,歷來都與政治有關,必須從這個高度去應對和處理,才切中需要和問題核心。
郊野公園土地使用

交付全民公決抉擇

本港現在的房屋問題,源於可用土地短缺,但是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土地,用於住宅的土地只佔7%,郊野公園土地廣遠440平方公里,只要住宅用地佔總面積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住100萬人,增加多至3個百分點,則港人居住面積大一點,也並非不可實現的夢想。當年,梁振英給本報撰文時曾經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掌權之後,他表明「郊野公園不可以碰」。
梁振英政府開拓土地的困難,在於不肯面對土地政治問題的實質,但是繞來繞去,政府仍然躲不過政治困擾。與其糾纏於其他土地政治問題,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掌握主導權,例如提出劃出部分郊野公園土地作發展之用,只要透過充分討論,做好公衆參與,我們不認為郊野公園土地問題是不可碰觸的,政府可以更進取一點,把這個議題提交全民公決,讓全港市民決定郊野公園土地應該如何使用。
香港土地如何使用才符合最大利益,是全港市民的事,不應該成為環保人士的禁臠,政府應該讓沉默的大多數有機會就此表達意見和抉擇,全民公決是最恰當方式。若表決結果是市民選擇維持郊野公園原樣不變,這是集體選擇,一切後果與政府無關;若表決結果同意劃出部分土地供發展,則土地問題的最深層困結於焉解開,香港發展就會注入巨大動力。從長策會建議揭示當局的無計可施,梁振英應該回過頭來釜底抽薪,就土地開發和使用來一次大辯論,讓全民參與和抉擇。這是梁振英展示政治意志的時候。

李慧玲 :錯不在鄧竟成

風吹草動 - 李慧玲
錯不在鄧竟成
(2013年09月11日)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71825&d=2151
【am730專欄】梁振英民望微升——今次民調和上次民調之間發生過甚麼事?噢,梁振英曾經放過大假。香港人可愛之處,就是反應夠直接。
事實證明,特區政府要提升民望,原來一點不難。
梁班子其中一個致命傷,是太愛挑起矛盾。我比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溫和,他認為討論以郊野公園用地建屋提都不應提,以免讓癌細胞打開缺口,得寸進尺;我覺得可以討論,但前提是政府先做好功課。現在,梁班子根本隨口噏,在欠缺具體方案下的討論,除了製造爭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結論。
唯一好處,是大家聚焦郊野公園用地,馬上忘記追究剛出爐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書冇料到,忘記追究梁振英交功課。製造爭拗,似乎成為梁班子解決難題的萬靈丹。
倒是殃及池魚鄧竟成。作為前警務處長,退休後沒有急不及待加入地產商懷抱搵錢,反而將時間精神從事公職回饋社會,公眾對鄧竟成應予尊重和肯定。大家要質詢的,只是特區政府有沒有將最適合的人放在最適合位置。
郊野公園諮詢委員會換班,鄧竟成獲委為主席,政府竟然沒有出新聞稿公開,又有勞傳媒在網頁上自行發現。梁班子治下的特區政府,愈來愈封閉。
商台晨早烽煙節目主持

周月翔﹕梁振英的醉翁之意

http://news.mingpao.com/20130911/fad1.htm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梁振英競選時,受惠於環保策略,打造綠色形象,又種菜,又收廚餘,又話支持農業、漁業,更加大談管理廢物之道,先回收後堆填焚化。一時間環保界被捧上了天,勢估不到,一年多之後,他手下的重臣竟然提出考慮開發郊野公園。


表面上發展局長陳茂波此言一出,隨即被打沉。連被外界視為「梁粉」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也大力鞭撻。政府急急澄清非局方意見,表面上看來,只是一場口多無才而導致的小鬧劇。但不得不承認,潘朵拉的盒子已被打開了。

梁振英在事發翌日的回應,已留下伏線。「有報章社論提出這樣的意見,並要全民決定」。有報章隨即以社論和應:「郊野公園土地使用,交付全民公決抉擇。」(《明報》9月10日社評)

好明顯,原是一個假的議題已成為住屋問題的一環。全民公決,意味日後有機會就此公眾諮詢,繼而為政策鋪路。當然,目前這只是一種猜測,但非無根據。

和應的報章,首先是矮化批評聲音,並繼續強化土地不足的論調:「環保人士反對開發郊野公園用地,此乃慣式反應,是他們的一貫立場。不過,香港面對的問題是近20年來,未見具規模的土地開拓,以應付未來二三十年的需要。」

同一個論調也有在另一份報章的專欄文章出現:「郊野公園的設立,完全是為了配合高地價政策;英國人把四成土地劃為不發展,是保證餘下的土地奇貨可居。」(《信報》2013年9月10日王岸然專欄)文中,環保團體被形容為「地產霸權」的打手。

繼而在社會需求及可行性上力推:「政府對於開拓和使用土地要超越利益糾葛,集中研議增加實際可用土地面積,其中填海和釋出少數郊野公園土地,最值得考慮。」(《明報》2013年9月10日社評)

有人認為,今次只是試水溫,但試得焦頭爛額。但細心再看,就會發現最後即使全世界都反對開發郊野公園,那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填海。《經濟日報》就有撰文指出:「1%的郊野公園可建28萬單位,1%海面填掉可建104萬個住宅單,香港市民會怎樣揀?」(《經濟日報》9月10日專家樓論唐榮)

呼之欲出了吧?大家不接受破壞郊野公園,比較之下,填海似乎就好多了。

這種論述不止出現在報章評論,連愛好行山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也在其文章中就指出:「本人贊成學日本關西或神戶機場,在海中心建一個超大人工島,一了百了。」

苦肉之計 成功製造討論

歸根究柢,香港的房屋問題從不是土地供應問題,而是分配同公義問題。梁振英競選之時以要打倒地產霸權之勢博得公眾支持,結果上任後樓價不跌反升近兩成。顯示根本無法疏理財團當中的利益關係,於是採用最政治簡便的方式,就是開發沒有人住的地方,那就郊野公園和海洋。

這個部署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梁振英陣營繼續製造土地不足的論述,鼓勵梁政府「迎難而上」,為政策鋪路。另一方面,填海成為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減輕了阻力。即使最後兩樣都做不成,政府仍可卸責於公眾的保育意識提升。

至於其他的選擇,包括丁地、棕土及軍事用地,則排除於討論之列。今次陳茂波看似吃了苦頭,受盡嘲弄,但實則是苦肉之計,成功製造討論。日後將有更多的輿論衝此而來,到時梁振英就唯有順從民意,來一場公決了。

作者是環保團體工作者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689保護郊野反口覆舌

陳茂波盲搶地 誇大郊野公園面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9/18415141
■陳茂波被指誇大郊野公園的佔地數據,誤導公眾。
【本報訊】經常被踢爆誇張失實的梁班子,為了爭取開放寶貴大自然土地,發展住屋,又再誤導公眾。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在《局長隨筆》提出,政府和整個社會必須齊心增加土地供應,「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是否不能發展?但真相是:郊野公園只佔全港土地約四成,而且大部份均不宜建屋。
陳茂波的隨筆以《凝聚共識覓地建屋》為題,他表示,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提出在未來10年建屋47萬個單位的目標,要達標,政府和整個社會必須齊心增加土地供應。他表示,有信心可以解決開發土地的技術問題,但更需要社會上和地區上的諒解和支持。
■陳茂波在最新的隨筆中大談覓地建屋,但隻字不提收回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
只佔全港面積四成
文章提出利用郊野公園土地的問題。他引述一個土地供應講座的內容稱,「有人提到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在土地供應緊絀的情況下、在面對大量巿民居住的需要下,是否全都不能碰、不能發展呢?席間,有意見認為不一定,指這個課題是可以討論和探討的。」
陳茂波又引述座談會參與者提出發展大嶼山南部,文章稱:「發展規劃不應局限於大嶼山北,儘管大嶼山大部份土地是郊野公園,又有不少地方屬自然保育區,但是否全然不可發展呢?發展郊野公園過往會被視為禁區、甚至禁忌,今天又是否完全不可碰、不可談呢?」
其實,隨筆所說的「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有違事實。根據地政總署資料,全港陸地面積為110,443公頃,而根據漁護署資料,全港郊野公園和特別地區面積為44,239公頃,即僅佔全港四成。本身為生態學家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成員侯智恒指出,大部份郊野公園土地都在山坡之上,不宜建築,當初港英政府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才把這些土地劃為郊野公園。

來自綠色力量的委員文志森批評陳茂波想法不切實際,他指重劃郊野公園界線需很長時間,而這些土地大多擁有珍貴保育價值,能通過環境評估條例的機會近乎零。另一委員鄧達智也極力反對犧牲郊野公園:「一開咗個頭,香港好多景點就會冇晒。香港吸引人嘅地方就係城市同郊野共存,你睇吓新加坡,過去10年不斷起樓,破壞自然,冇晒味道。」
****************************************
特首保護郊野反口覆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09/18415145
【特稿】
特首梁振英在競選時矢言保護郊野,在其政綱中提出「完善郊野公園的保育及發展,分階段擴充海岸公園,並視乎需要發展各類保護區,以擴充香港的生態容量。」原來所謂「完善」郊野公園是用來起樓。
梁振英2010年談及自然保育時,曾說香港的美景是獨一無二,如一塊雙面繡般玲瓏剔透,政府日後應考慮嚴格規管一些具特殊景觀及生態的土地發展計劃,避免破壞生態。

曾撰文批郊野公園太多
但被謔稱「變色龍」的梁振英在郊野公園保育取態上,繼續善變。他在2009年曾三度在《明報》撰文質疑郊野公園是否太多,其中一篇寫到:「全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的四成,郊野公園是香港的驕傲,我絕對喜歡。大部份基層香港人無暇享受郊野公園,同時居住空間擠逼,擴大郊野公園的範圍的意義是甚麼?」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指,陳茂波於新界東北囤地理應問責下台,指陳提出考慮發展郊野公園,港人已不再相信他的判斷。環保觸覺發言人譚凱邦則指政府搶地已達瘋狂狀態,連郊野公園也「唔放過」。
《蘋果》記者
*********************************
區家麟:郊野公園建天空之城?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8.html

讀陳茂波局長的網誌
http://www.devb.gov.hk/tc/home/my_blog/index_id_32.html,我有一點頗為震驚,是他犯了一個很基本的事實錯誤。

網誌寫:「今年七月我獲邀出席一個智庫舉辦的土地供應講座,交流時有人提到全港有逾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在土地供應緊絀的情況下、在面對大量巿民居住的需要下,是否全都不能碰、不能發展呢?席間,有意見認為不一定,指這個課題是可以討論和探討的。」(8/9/2013, 23:51版本)

全港約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不是七成。負責土地規劃發展的局長,怎可能如此粗疏,引述一些基於不確事實的意見,而且自己竟然沒有發現,更相信,附和,並引述?

我一直懷疑,那些說應考慮利用郊野公園「四成土地」建屋的人,究竟有無拿過地圖在香港遠足?

你或者會說,在郊野行山時,有時都會見到一些平地、平原,應該可以發展啊。那麼請拿起地圖對照一下,幾乎每一片「郊野公園內」的大平地、或河谷沖積平原,其實都是原居民(荒廢)村落,縱使被郊野公園環抱,實際不屬郊野公園範圍,可以說是「飛地」。這是自然規律:千百年來,大山環抱的平原高原,有水有地,自然早已有人佔據長居,郊野公園能劃界成為公園,都是那些偏遠陡峭的山野,你估港英殖民地政府特登劃咁大個郊野公園玩你咩。(不相信的話,自己打開地圖看看。)

那麼,真的一小塊地都沒有嗎,倒是有一丁點高原,因為缺水而未遭人佔有,最後劃為郊野公園,但為數實在不多,例如西貢大金鐘對落的昂坪,你要在偏遠高原建一個豪宅區嗎,來個「天空之城」嗎?


西貢昂坪,想搞呢度嗎?
縱使有地,例如大埔沙螺洞,規劃上只可能建低密度住宅,無可能解決燃眉之住屋需要 (而沙螺洞亦非郊野公園,是原居民村落)。其他小塊平地,即使畀政府刮到,或原居民願意割愛,又能通過環評,由於缺乏基建,開發費用肯定不菲,而且面積肯定小,只可能發展豪宅。


沙螺洞,能建大型住宅嗎?
秋天腳步漸近,行山季節快開始,每年這個時候行山,總遇上相同問題,朋友中總有些新手加入,行山路線希望能「平緩一點」,故此本人一直小心閱讀地圖,並於平日遠足時,留意地勢有沒有「平緩」山路。結論是,較為「平緩」的路,都是沿海邊行,例如東涌到大澳,一轉上郊野公園,基本上就是高山。

本人印象中,香港的郊野公園,無一處土地,能發展大型住宅。

噢,也許有。可以打水塘主意。

填平大潭水塘,填平薄扶林水塘、填平香港仔水塘;填平城門水塘、填平九龍水塘、填平石梨貝水塘,就有新土地了。大家願意嗎?

(利益申報:本人愛遠足,並認為香港的郊野美極、難得。)
(立場申報:本人贊成學日本關西或神戶機場,在海中心建一個超大人工島,一了百了;次選為全力發展邊境禁區新區,那邊很多平地。同時,收回幾個佔據大幅土地的私人會所,解放軍自動慷慨捐出少部分市區軍事用地,大得民心,高招,一天光哂。)

******************************

填海移山 梁振英:覓地建屋不碰郊園

2012-06-11 03:04   來源: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headline/2012-06/432715.html

圖:梁振英(左一)在蔣麗芸(左二)等陪同下視察何文田空置用地\本報記者黃永俊攝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午落區到何文田區愛民邨,不少市民向其反映房屋問題,如希望政府檢討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小,以及放鬆公營房屋的申請資格等。梁振英表示,現時最大問題是房屋產量和總量不夠。他強調,就著改善居住麵積小等住屋問題,政府要做長遠規劃,該填海的地方填海,該移山時移山,郊野公園則不可碰。\本報記者王欣
訪愛民邨與街坊真情對話
梁振英昨午首先在民建聯多名區議員的陪同下視察位於何文田廣場對出的空置地盤,之後又探訪愛民邨街坊,與街坊真情對話一小時。不少市民關注重建公屋以及居屋問題,有長者希望新政府可以放鬆公營房屋申請。梁振英分析,現時「上樓」有入息限製,最大問題是各種房屋產量和總量不夠,無論怎樣分配,總是有人沒有樓住。
街坊張先生提到,現時香港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太小,希望政府檢討。亦有女士指出,市民負擔不起高昂的私人樓價,希望政府多推土地,加建公屋、興建居屋。有年輕人則問到,公屋住戶是否可以再購買另外一間居屋。梁振英表示,居屋方麵,他一直都有研究活化二手居屋市場的問題,而他的政綱中已經寫清楚,手握白表的居屋申請者購買二手居屋不需要補地價,希望能加快流轉。
對於公屋人均居住麵積小的問題,梁振英解釋,以人均產值計算,香港在全球二百個國家和地區排第二十,但每人住屋平均數卻低,例如一百萬個私人樓單位中,居住麵積的中位數為四百九十呎。他續指,香港用作住宅的土地占所有土地的百分之七,相信有空間改善居住麵積,但需要做長遠規劃,「有的地方不可以填海,有的地方可以填海,可以填的地方就填;有的地方不可以移山,有的地方可以移山,該移的就移,就可以有地。但郊野公園不可以碰。」
改善居住麵積需長遠規劃
教育問題方麵,有讀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問到:「請問,幾時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啊?」梁振英笑答,政綱中承諾的一定會推行,而落實則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現時幼稚園和幼兒園水平有參差。亦有家長陳女士關心中小學生的書簿費太貴,梁振英表示一定會跟進問題。
有住在愛民邨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鍾先生,希望新政府上任可以幫助愛民邨的每一棟樓都安裝電梯,方便長者出入。有街坊則希望梁振英可以加大力度推廣普通話,讓市民深入了解國家的通用語言。亦有長者向梁振英表達訴求,指在公立醫院看病輪候時間太長。
梁振英耐心回答街坊的提問,他提到,留意到何文田邨的地勢有不少斜路,十分關注地區的樓宇老化、人口老化問題,「政綱中提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但最重要是老有所居,而且住的地方要符合老化問題的需要。」他亦關心青年人向上流動的問題,認為香港一定要改變社會停滯不前的現狀。
是次探訪由民建聯副主席蔣麗芸和民建聯一眾區議員牽頭促成,梁振英在到訪愛民邨前,在蔣麗芸等民建聯成員的陪同下視察何文田空置用地,亦有其他團體向他請願,並遞交請願信。蔣麗芸指,該地段部分空地原本用作興建公屋,但後來納入勾地表,民建聯要求將空地再撥作興建公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瓊昨午在出席第二場民建聯二十周年文藝彙演後,亦趕到愛民邨參加座談會,並聽取多名街坊的訴求。


**************************************
社會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繁榮共享,惡果共嘗/文﹕梁振英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838333-1-1.html
2009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三成人每天營營役役,10年後薪水比10年前低,這是警號,不能不知,不能不理。這個現象由經濟規律造成,但事物發展,除經濟規律之外,還有政治規律。


上周我在「筆陣」,用數字說明香港的中層和基層的收入和生活遠比想像中差,今天,我要提出兩個問題﹕對階層差距和基層面對的困難,坐視不理,問題會不會自動消失?基層生活出現問題,會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安穩?

上周的「筆陣」,引起了一些共鳴,電台和網上都有不少討論。有個別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每個社會都有差距,有窮人,香港的貧窮問題不是問題,而且貧窮問題不能公開討論,因為公開討論只會導致社會上佔多數的窮人向少數的富人打主意,平白無風起浪,添煩添亂。

貧窮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是社會問題

貧窮問題是否值得關注,要看兩點﹕一是程度;二是趨勢。如果香港個人工作收入中位數不是10,500元,而是隨便舉個數字13,000元,問題可以不談。這2,500元有什麼大不了?答案是趨勢不好﹕中位數以下的工作人口和職位加薪機會十分渺茫﹕最低收入的三成人,過去10年的工作收入不是增加,而是減少。

香港貧窮人口之多,遠超想像。凡是人多的問題,都是社會問題,要共同關注。

上周五的話言猶在耳,幾天前,一天之內,報上就有幾宗新聞,進一步說明了問題的廣泛性和嚴重性。「家貧吃不起奶粉,營養不足礙成長,15%基層兒童體重過輕」,說基層兒童因營養不良,體重過輕情比全港平均高10倍。身體抵抗力弱,長大後記憶力較差,影響學習,也影響日後的競爭力,形成惡性循環。另一則報道指﹕近日引起關注的少女援交問題,除了迷戀賺快錢的誘因,還有貧窮的成分。有部分少女因為家境差,走上援交的歧途。一名17歲失學少女,因父母離異,要靠自己負擔生活費,後來更靠援交供養妹妹讀書,泥足深陷。再一則新聞﹕學者發表分析和相關研究,指「大企業壟斷,小市民難發圍」,「第四代成長富裕失向上階梯」。因此「在社會打滾多年後,按捺不住心頭怒火走上街頭」。

僅一天的新聞報道就清楚說明,長期積存的貧窮問題,正在形成不同的、威脅社會安穩的現象。

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認為香港階層流動性強,貧窮問題可以靠流動性解決。但近年的趨勢並非如此﹕經濟雖不斷增長,但中層和基層向上流動的空間反而愈來愈小,基層的收入更沒有受惠於「滴漏效應」。

階層差距大,我們對公共資源的調配要更為慎重,避免進一步窒礙基層的向上流動能力。這裏舉兩個例子﹕政府將預留兩塊土地,供辦學團體開辦私立大學,增加大學學位總量。有大學生說﹕香港大學生入住宿舍的比例偏低,因此政府應撥出土地,多建宿舍,而不是多辦大學。

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偏低,大學生成為18%的一員之後,希望獲得更多資源是自然的事。但是相對在大學校門外望門興嘆的青年人,社會應該將資源為18%的人錦上添花,或是多為另外1%、2%的人提供建校的土地?

另一個例子是郊野公園。全港的郊野公園佔本港總面積的40%,郊野公園是香港的驕傲,我絕對喜歡,但是回頭一想,大部分打工仔每周工作6天,九成的住戶沒有海外女傭幫助做家務,第七天在家中還是要忙家務、忙孩子的事。當大部分基層香港人無暇享受郊野公園,同時居住空間擠迫,擴大郊野公園的範圍的意義是什麼?

點出這些問題,在香港大抵是離經叛道。我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對問題有個判斷,多為香港的整體和長遠未來想想。想這個問題,不是要劫富濟貧,也不是為了抽象的公義或政治理論。因為貧窮和生活壓力
問題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問題。近年,我們飽歷禽流感
、SARS
、豬流感
等疫症,全城擔驚受怕。SARS肆虐後期,我到過十室九空的淘大E座為住戶策劃換渠,心中想,如果大廈大堂寬一點,電梯闊一點,家居面積大一點,SARS的傳染性是否可以低一些?住淘大花園的不是窮人,但已經住得擠迫,上下班時間電梯更擠迫。香港有疫症,工商百業全受影響,大小老闆無一倖免。任何人在香港有傳染病,不分貧富,社會其他階層的健康都受威脅,因為上等人家上的學校、幼稚園、吃飯喝酒的酒樓餐廳,就有月入5,000居住斗室的清潔大嬸,細菌病毒入侵人體,不認貧富。

10多年來,營業車司機收入下跌,路上過度疲勞、心煩氣躁的司機不少,穿插搶客的的士也愈來愈多,所有道路使用者,不分貧富,安全都受影響。

最近大家關心青少年吸毒,偏遠社區的問題較為嚴重,蔓延下去,富家子弟是否可以獨善其身?

「我們同坐一條船」不是口號,是社會現實,也是政治現實,如果我們繼續漠視這些現實,大家都要分擔惡果。

「曲突徙薪忘恩澤,焦頭爛額成上客」。我們要有防火意識,救火英雄可免且免。香港社會表面風光,主導香港輿論的人不是基層,不懂基層,感覺良好。貧富之間,以收入計,以資產計,是天壤之別;以禍福計,是同坐一條船,古今中外,歷史教訓很清楚,也很深刻。

三成人薪酬下跌是警號

不能不知不能不理

兩年來,我在「筆陣」多次談貧窮問題,指出實的香港比大家想像中的香港差,而且相去甚遠。努力工作,改善生活的願望和現實之間有落差,也不是一點點,而是極大的落差,這些落差就是社會怨氣的源頭,社會要切實關心,要認真疏導。

香港回歸12年了。「香港既已回歸」,是香港社會建立身分認同感,樹立集體意識,思考長遠和宏觀問題的一個新起點。「家是香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我們的共同願景。我們願意有一個怎麼樣的家?是要繼續讓統計數字中的「上等人」過中產生活、「中產」過基層日子、基層僅免於貧窮嗎?

過去長時間沉積的多種因素,造成今天的種種貧窮問題和普遍的生活質素問題,對這些問題,不可能有靈丹妙藥。但開方不開方,用藥不用藥,是否藥到病除是一回事;對問題有沒有真實的了解,是否願意認真面對,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給腦筋出題目,後者是給人心出題目,香港人腦筋很聰明,這點我敢說,人心問題我不敢說。

三成人每天營營役役,10年後薪水比10年前低,這是警號,不能不知,不能不理。這個現象由經濟規律造成,但事物發展,除經濟規律之外,還有政治規律。再過幾年,香港就要有全面普選,在普選之前,如果大家對改善中間階層收入、遏止基層收入下跌等問題看不到前景,普選的過程會出現偏激,普選結果會出現重大偏差。

梁振英 行政會議
召集人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公務員事務局, 自導, 自演, 自以為是:惹質疑的兩年一度的獎勵計劃

梁振英昨日祝賀獲獎的公務員之餘,乘機答謝張德江日前「鼓勵」港府工作。
奪「最佳公眾形象獎」銀獎
警務處獲獎惹質疑
【本報訊】警務處在處長曾偉雄領導下,其鷹派作風令警民矛盾越趨尖銳,但公務員事務局仍向警務處頒發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的「最佳公眾形象獎」銀獎、以及「部門精進服務獎」金獎。民陣警權關注組召集人王浩賢質疑,近年警隊公信力備受批評、市民憂慮警隊淪為政治工具,為何警務處仍能獲獎。
由公務員事務局主辦、兩年一度的獎勵計劃設有多個獎項,警務處在今年、11年及07年都奪得最佳公眾形象獎銀獎,而09年則三甲不入;根據獎勵計劃的評審準則,最佳公眾形象獎是由公眾調查、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投票選出。此外,警務處今年亦衞冕大部門組別的部門精進服務獎金獎。
今屆最佳公眾形象獎其他得主還有獲金獎的消防處及銅獎香港郵政,大部門組別的部門精進服務獎其他得主為銀獎消防處、銅獎水務署,以及獲優異獎的屋宇署和康文署。
警察公共關係科社區聯絡支援組高級督察林笑鳳形容,警隊獲獎是對部門的認同,被問到警方近年被指執法不公時,她強調警方處理遊行示威時都以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執法,平衡公眾和傳媒採訪的利益,但未有直接評論佔領中環行動。
梁振英感謝張德江「鼓勵」
不過民陣的王浩賢質疑,雖然警隊近年打擊罪行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市民亦對警隊公信力有懷疑,不少市民憂慮警隊已淪為政治工具:「曾偉雄啲黑影論、低調通緝,呢啲完全係破壞警隊近年嘅形象,如果評審覺得呢啲說話唔會破壞警隊形象、破壞警隊公信力,呢個係更加恐怖,究竟佢哋用咩標準呢?」
另外,梁振英昨於頒獎禮致辭時,除答謝公務員隊伍的配合和支持外,亦乘機對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和中央政府日前「鼓勵」港府表示感謝,揚言自己十分重視公務員的意見。
社民連梁國雄則到頒獎禮場外抗議,要求梁振英下台,又指前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和林奮強等「梁粉」的所作所為,按公務員的制度是「一做就死」,斥責梁振英仍頒獎給公務員是「唔知醜」。

***************************************

紀律部隊民望榜 警廉包尾
【本報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調查顯示,消防處繼續成為市民最滿意的紀律部隊,相反近年以越來越強硬手段打壓示威者的警隊排尾二,僅高過首次獲得評分的廉政公署;而市民對警隊的滿意率較對上一次調查大跌7個百分點,不滿率卻升4個百分點,是各紀律部隊之最。民研計劃形容巿民對警隊的滿意程度明顯下跌。
港大民研計劃自去年6月起調查市民對紀律部隊的滿意度,每半年一次,分兩階段進行,先揀選市民最熟悉的紀律部隊,再進行滿意度調查,並為頭5位排名次。今年的調查於67月進行,逾600人回應。消防處、海關、入境處和警務處等四個部門每次都榜上有名,在至今進行的三次調查中,被訪者均是最滿意消防處,最不滿意警務處。
消防處民望最高
調查顯示,消防處的最新滿意度評分為78.7分,滿意率高達89%,不滿率僅2%,淨值87個百分點,各項結果與去年的兩次調查相若。反觀市民對警隊的滿意度評分僅66.4分,滿意率只有59%,不滿率高達13%,淨值為46個百分點,較去年12月的57個百分點明顯下跌,但仍較去年6月的41個百分點為佳。
民研計劃表示,論滿意度絕對評分,5個紀律部隊的評分皆超過60分,而消防處、海關、入境事務處的評分更超過70分,成績理想。論滿意率淨值,消防處更加錄得正87個百分點,是民望最高的紀律部隊。對比六個月前,巿民對警務處的滿意程度明顯下跌,民望淨值為正46個百分點。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相信,消防處民望高是因為工作沒有大爭議性,「只會幫你,唔會害你」,而警務處很多時要處理一些遊行示威活動,會被視為當權者打壓市民的工具,故滿意度較低。而綜觀三次調查的結果,或因上半年有較多大型公眾集會,令市民對警隊的印象較差,而到了下半年,情況則有所改善。
**************************
警隊獲最佳公眾形象獎
曾偉雄籲勿戴有色眼鏡
警務處在處長曾偉雄領導下,其鷹派作風令警民矛盾越趨尖銳,但公務員事務局仍向警務處頒發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的「最佳公眾形象獎」銀獎、以及「部門精進服務獎」金獎。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指,警隊服務及香港治安均在世界排行前列,故獲得認同是理所當然,又呼籲公眾以平常心看待。

曾偉雄向傳媒表示,今日自己沒有戴有色眼鏡,看到綠色就是綠色,紅色便是紅色,但在場採訪的記者,部分人戴了太陽眼鏡,看到的顏色就會不一樣。他解釋警隊形象不能單靠個別人士看法,而應該以整個部門的工作,又說有關獎項不是由政府決定,評審有嚴謹標準,亦有社會人士參與。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傅建中華府看天下-夏千福駐港 製造麻煩?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3090600452.html

  • 2013-09-06
  •  
  • 中國時報
  •  
  • 【傅建中】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7月間從外交界退休,接替他的是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顧問(2005─2007)的夏千福(Clifford Hart)(右圖,美聯社),已於7月底抵達香港上任。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7月間從外交界退休,接替他的是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顧問(2005─2007)的夏千福(Clifford Hart)(右圖,美聯社),已於7月底抵達香港上任。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7月間從外交界退休,接替他的是曾任國務院台灣協調顧問(2005─2007)的夏千福(Clifford Hart),已於7月底抵達香港上任。
     楊甦棣在臨別的記者會上,針對香港當局放走洩漏美國國家安全署(NSA)機密文件的史諾登,痛批中共干涉香港的司法與行政獨立,而夏千福一到任,立即馬不停蹄的拜訪當地的民主黨派人士,探訪民隱,比香港特首梁振英還要勤,並大力鼓吹2017年直接民選香港特首,這使中共非常惱火,認為美國故意在香港製造麻煩,和中共作對。
     於是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召見」夏千福,警告美國不可干涉香港內部事務,特別是政制的發展,中共的新聞報導(中評社)則形容是宋哲對夏千福「訓話」,看來歐巴馬和習近平稍早在加州營造的友好氣氛已經消失殆盡。
     不過我真正要談的是美國歷任駐香港總領事都和中華民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國民政府遷台後,美國首任駐台北大使藍欽(Karl Rankin, 1898-1991)就是從駐香港總領事升任的(1950先任代辦,1953升為大使)他原來派駐廣州總領事,可是到任沒多久廣州陷落,只好撤退到香港。
     50、60年代的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Everett Drumright, 1906-1993),60、70年代的馬康衛(Walter McConaughy, 1908-2000)都做過駐香港總領事。中美斷交後的首任AIT台北辦事處長葛樂士(Charles Cross, 1922-2008)也曾任駐港總領事,楊甦棣是陳水扁任內的AIT台北辦事處長。目前的AIT台北處長馬啟思(Christopher Marut),曾任代香港總領事。
     至於擔任過國務院中華民國事務科長,後來出任駐香港總領事的也有好幾位,像李文(Burton Levin)、舒史明(Thomas Shoesmith)等是。夏千福當過的台灣協調顧問的前身就是中華民國事務科長。首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丁大衛(David Dean)當過駐香港副總領事,就此而言,在美國外交系統內,台、港可謂一家,不分軒輊的。
     這使我想起,1969年蔣經國代表他父親來華府弔唁艾森豪總統之喪,事後會見國務卿羅吉斯,最先接待他的是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卿鮑華倫(Robert Warren Barnett,著名中國專家鮑大可之兄),和蔣談到台灣與香港的不同,鮑說,台灣給他的感覺像個國家(country),而香港只是個城市,弦外之音是台灣有獨立的條件,香港則沒有,可是夏千福到任後,在臉書上收到的民意反應是90%的香港人希望獨立,這就使中共對夏千福更加反感。
     夏千福能說不錯的國語,是在台灣學的,他曾三度派駐中國,還領養了兩位中國女兒,對中國可謂一往情深,在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供職期間主管台灣與中國事務,然後返回國務院,出任台灣協調顧問,在這個職位上,陳水扁執意要廢除「國統綱領」,美政府強烈反對,為了勸說陳水扁回心轉意,夏千福還奉命和白宮國安會資深亞洲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聯袂飛往台北,當面敦勸阿扁放棄廢統,可惜辱命而返,阿扁最後也因多行不義、身敗名裂。
     現年56歲的夏千福,長得一表人才,在國務院服務已逾30年,外交經歷極為豐富,除精通中國事務外,曾派駐過前蘇聯和伊拉克,並曾擔任過美海軍總司令的政治顧問,就任駐香港總領事前,他是大使銜的美國特使,負責與北韓進行六方會談。有朝一日,夏千福出使北京或去台北當AIT駐台代表,是不會令人感到意外的。中共當局應勿斤斤計較夏千福目前在香港的作為,而需多多體會毛澤東1949年給柳亞子的詩所說的「風物長宜放眼量」,再說夏千福在香港所做所為,是他職責所在,無可厚非。
*********************************************************************
夏千福頻頻落區,潮州餅 家、老牌茶餐廳、茶具文物館、黃大仙祠等遍佈足迹。

被斥後「回應」fb上載落區相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29/18399937
【本報訊】曾派駐內地、台灣、伊拉克和前蘇聯的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是美國重量級外交官,左派在他上任前,已透過輿論施壓。今次他被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正面指斥後,同日在facebook上載早前到紅磡看「神功戲」的相片,頗堪玩味。

上任前遭左派質疑

夏 千福曾任北韓問題「六方會談」團長,政治手腕毋庸置疑。他上任前兩個月,左派已連續透過評論質疑美國派夏千福駐港是要搞「顏色革命」,反映北京對夏千福戒 心極大。而夏千福上任後即發表聲明,稱很榮幸親歷本港民主發展的新階段,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走向「真普選」,並展示親民作風,過去一個月頻頻落區,潮州餅 家、老牌茶餐廳、茶具文物館、黃大仙祠等遍佈足迹。

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前日發出宋哲與夏千福會面、宋重申不容外國政府插手港務立場的 新聞稿後,夏千福即時「反擊」,在facebook上載他看「神功戲」的相片,稱上周一到紅磡了解盂蘭節活動,看有50年歷史的神功戲,讓他更了解中國傳 統觀念,例如家庭和尊重,與京官作風截然不同。
******************************************
特首辦確認CY曾晤夏千福
09 - 06
星島日報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06/-2-3059737/1.html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履新只有一個多月,已曾跟社會不同界別人士會面,其中與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會面時,強調政制發展屬香港內部事務,外國政府和官員不應插手干預,《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也曾報道指,夏千福的高調作風和談及特首普選,惹起中央不滿。昨日有報道,夏千福早與宋哲會面前,已跟特首梁振英會面。特首辦發言人確認,梁振英曾跟夏千福會面,但未有透露雙方在何時會面及會面中談及的內容。特首辦並指,行政長官不時與各國駐港領事保持聯繫。
(設計圖片)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空頭支票】學老董“我無再提8萬5”? 又還是選擇性失憶?

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諮詢文件「出爐」,提出未來10年總房屋單位供應量為47萬個,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4。外界質疑與特首梁振英競選時提到的3.5萬個單位不符,行政長官辦公室發聲明回應稱,梁振英從無承諾每年興建3.5萬個公屋單位。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09/04/P201309040611.htm

聲明指出,梁振英的競選政網只是提到加快完成上屆政府已公佈未來5年興建的7.5萬間公屋,並將計劃後期落成的一半單位,即3.5萬個提前1年落成。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30904/51700838

可能梁振英,學老董我無再提85” 又還是選擇性失憶,忘記他在201110月競選期間,出席街頭論壇,很清楚講過,他認為每年35,000個公屋單位並不多,並表明他當選頭幾年已有需要爭取更多公屋落成、縮短輪候冊。35,000這個數字,他在選舉期間主動打入基層的心,並以此爭取市民的支持。有片為證。

特首熱門候選人 唐英年梁振英齊論房策

http://news.wenweipo.com/2011/10/17/IN1110170042.htm
唐英年
梁振英
2011年10月17日【文匯網訊】政府應爭取每年興建3.5萬個公屋單位,香港的居住水平不符合居住公義及社會公義的要求,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市場不能解決問題。———梁振英
 現有的數據不足以討論應該建多少公屋。目前公屋申請者平均要等兩年多至三年才能上樓,因此現在討論的重點應該是要縮短多少時間才合適。———唐英年
 據南方都市報10月17日報道,被認為是香港下任特首熱門候選人的唐英年和梁振英,昨日分別就香港的房屋政策發表觀點,巧的是兩人當天都是在深水埗參加基層活動。梁振英表示,不應將市民的住房問題丟給市場,政府應爭取每年興建3.5萬個公屋(類似內地廉租房)。而剛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的唐英年,雖然也贊同多建公屋,但認為目前的重點是縮短公屋的輪候時間。
 房屋涉及到港府施政核心
 住房問題一向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話題,也涉及到港府施政的核心政策。近年來,隨著香港樓價的一路飆升,大量有剛性置業需求的普通市民,已經越來越無法承受房價,購房無望的基層市民,只能將「上樓」願望寄托於政府的居屋(類似內地經適房)。
 在香港,除了商品房市場外,還有一整套公共住房保障制度,這一由居屋(政府興建、廉價出售)和公屋(政府興建、廉價租用)組成的制度,是大部分港人安居的希望所在。
 據曾蔭權上周在《施政報告》中稱,在全港235萬個住戶中,有73萬戶居於公屋,38萬戶居住於資助置業的居所。換言之,全港近半住戶接受政府提供的房屋資助。
 由於港府早已停建居屋,而公屋輪候大約需要3年,市民對樓市問題怨氣很大。在曾蔭權上周宣佈復建居屋之後,兩位有意參選下屆特首的熱門人選,開始將火力對準市民最關注的公屋制度。
 梁振英認為有土地但缺乏規劃
 梁振英昨日公開表示,政府應爭取每年興建3.5萬個公屋單位,增加單位供應數目。他還進一步評價說,香港的居住水平不符合居住公義及社會公義的要求,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不應將問題交予市場,因為市場不能解決問題。梁振英還總結過去十多年的房屋問題,他認為香港有土地但缺乏規劃。
 對於這一熱門話題,唐英年昨日在深水埗出席社會福利界舉辦的論壇時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市民「有瓦遮頭」很重要,贊成多建公屋,但建多少,縮短多少輪候時間應該社會進一步討論。
 唐英年表示,現有的數據不足以討論應該建多少公屋。相反,目前公屋申請者平均要等兩年多至三年的時間才能上樓,因此現在討論的重點應該是要縮短多少時間才適合,比如說從3年縮短到2年。
 他又稱,希望城市規劃委員會和區議會採取新思維、新的角度,以增加土地供應,例如在維港外的填海、更改土地用途,更好運用土地等。
 唐英年迴避「打對台」之說
 在談到增加對民生的投入時,梁振英表示,香港各個界別和階層,都應該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他不贊同經濟利益平均分配,但要一致分配。梁振英認為,過去將公屋集中在新市鎮的做法錯誤,導致有關地區缺乏就業機會。他還認為,下屆政府應檢討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以及推行15年免費教育,並解決貧富懸殊和代際貧窮問題。
 對於全民退休保障的問題,唐英年稱,多年前有人提出有關建議時,社會的反對聲音很大,得不到普遍市民的支持,至於現在社會對於此建議的看法是否有變化,需要重新考慮。唐英年還指出,應參考推行類似退休保障國家的經驗,但這些國家有不少失敗的例子。唐英年對曾蔭權施政報告推行「廣東計劃」,將香港社會福利覆蓋範圍擴展到在粵港人表示贊同,認為隨著香港與珠三角關係的密切,這是必然的趨勢。
 在被問到同到深水埗參加活動,是否存在「打對台」問題時,唐英年表示,不但梁振英,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當日也到了深水埗。他還表示,香港有很多社會人士服務弱勢群體,這是好事。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幫「特區公安」「正名」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北京接見香港紀律部隊訪問團,說「中央堅決支持梁振英及特區政府施政」。
過往中共領導人表態支持香港特首,都是出現在特首上京述職,由國家主席或總理親自接見的場合,這次出自人大委員長、身兼掌管香港事務的政治局常委,且要由保安局局長轉達,效果是大打折扣。
越來越多香港人不滿梁振英,不斷呼籲香港特首下台。幾百個香港人更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報章刊登廣告,要求梁振英下台
以往紀律部隊頭頭訪京,通常都是事務性質,一般只獲與工作有關的部門接待;即使局長訪京也挺多獲港澳辦主任接見,能夠見到中央領導人絕無僅有。但今次訪京團獲重量級的張德江親自接見,怎會與近日事件無關?今次見面,顯示香港近日事端已驚動北京,甚至令北京覺得要有所跟進。

張德江要費這番口舌表態力挺梁振英,也正是表明梁振英唔掂。
張德江表面挺梁,但事實上卻繞過這位香港特首,首次直接接觸紀律部隊頭頭。
張對黎棟國講的說話值得留意:「香港紀律部隊……(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特區安全、維護香港社會治安……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基本法》,除國防、外交外,特區事務香港自理。香港紀律部隊負責香港內部治安和執法工作,《基本法》23條又尚未立法,究竟他們何時對國家安全發揮了作用?作出了甚麼貢獻呢?
箇中訊息,就是北京要香港維穩,同時也反映,北京對香港情況確實憂慮。
信奉「槍桿子出政權」、「黨指揮槍」的中共,向香港的紀律部隊擺出高度支持打氣的姿態,放出力撐強硬路線的訊息。

香港警隊近來的偏頗執法已招來劣評,「特區公安」的污名早已洗刷不去,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形容張是為紀律部隊「打氣」,恐怕只會淪為幫「特區公安」「正名」而已!

《紫砂